生活动态

太尉是什么职位_ 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是职位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26 00:00:00

凡阅读有关宋代书籍的朋友大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宋代的官阶官职名称十分拗口难懂,一句话:复杂而不得要领。现在樵人就和大家聊一下,《水浒》里的这些太尉、殿帅、提辖、都头等等,都是些什么官,又具体负责什干什么?

其实,想一句话两句话说清宋朝的官阶制度基本不可能。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以前、之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上图_ 宋代官制简表{元丰以前,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我们就以水浒所在的大约背景时期来讨论。宋神宗元丰以前,官制名义上与唐代没有太大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主要在于宋代实行以中央集权为轴心的中枢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权职,将宰相之权 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互不统摄。相权严重削弱,而皇权则强。

宋代行三省六部制,表面上清晰明确,但在实际中又变化万千。而且名称又设计的极为晦涩。咱们先试从大往小说起。

​上图_ 宋代官制简表{元丰以后,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宰相

宋代并无宰相职衔,但实有宰相职,其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为会同中书、门下两个部门一齐处理事务。其副职名为“参知政事”,取此名实则为一谬误。参知政事本为唐代官名。是唐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他人为之副而难择其合适名称授予,召学士陶谷问:"下丞相一等,有何官?" 陶谷答:"唐有参知政事",遂得此名。其实品秩被上下颠倒。

宋代中枢官制最独特的是官称和实职的分离,目的是分割各级长官事权以便加以限制。这样一来,官只是空名,所谓官阶而已,只是说明可以对标享受俸禄和待遇。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这种称为"寄禄官",有名无实,不承担职责,甚至不到岗坐班。使朝廷内大批官员无所事事。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却都不管本部的职事。故各部门虽有正官,却不治本司政事,职责承担十亡二三。正官如此,更不用说仆射、尚书、丞、侍郎、等辅员居其官不知其职者,更是十常八九。

这类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旧官员,为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而为之;二是部分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寄禄官"和"差遣官"两个头衔,"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太师

蔡京贵为太师,一直是以当朝第一权臣而存在。太师一衔初始于殷商,后周武王朝,又成为荣衔。而蔡京权倾朝野,实因其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副宰相)达十七年之久。(期间没有正职宰相)这就是说蔡京的太师是寄禄官,副宰相是差遣官,又没有正职宰相,所以大权独揽权势熏天。

太尉

此职衔始于前秦,治军领兵之权重要职。隋唐间太尉位列于太保之下,至北宋代,徽宗重定武官制度,也就是《水浒》故事发生时期,太尉成为武官官阶之首,而且是"职事官",手里的权力那可是实实在在,也便造就了一手遮天的高太尉高俅。

提辖

这是个在《水浒》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职务。其意为“管领”,宋朝的官阶为正一品至从九品,而提辖官的官阶为从六品至正七品。应算是宋代的低级武官,相当于现在的营长或连长。一个州(路)提辖官的编制大约在30人上下,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放在今天也就相当于“少尉排长” 至多或是“二级警司”。

宋代州郡一般都设“提辖”一职,专门统辖军队,辑捕训阅等务。《宋史·职官志七》(此书简直就是天书一部)中有载: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