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青藏铁路公司,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2 00:00:00

新华网西宁12月22日电(潘彬彬 王韬 马文)新时代新天路新梦想,时代在召唤,奋斗正当时,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集团公司)以服务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开启了实现青藏铁路现代化的新征程。

发展新速度 构建区域交通新格局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建设走在前列。

1959年,青海境内运营里程只有121.14公里的兰青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青海没有铁路的历史,从此,掀开了青藏高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修建兰青铁路的同时,1958年西宁至希里沟段开工建设,1975年铺轨通车到哈尔盖,1979年铺轨至格尔木,814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工程修建,先后历时21年,1984年投入运营。其中瓶颈性工程是全长4.01公里的老关角隧道,由于受当时艰苦自然环境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工程几度停工,1982年隧道才正式通车,前后跨度25年,成为了当时青藏高原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和奇迹。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每名建设者都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言啃下这块‘硬骨头’!”参加老关角隧道建设、转业后又养护这条隧道的德令哈工务段退休职工张生林,回忆当年关角隧道工程建设时感慨万千,一幕幕战天斗地的感人画面犹在眼前,展现了高原铁路人的无私奉献和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资料照片)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顺利通车庆祝大会在格尔木举行。(图片由青藏集团公司提供)

承载光荣与梦想,雪域高原写传奇。经过13万名建设者5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环境保护世界性的“三大难题”,于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为恶劣等多项世界第一的历史记录。

这条堪与长城媲美的“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的建成,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为西藏打开了一扇通向内陆和国际的大门,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千年祈盼,让世界为之赞叹。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的12年,也是青藏高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12年。

时代有召唤,人民有期盼,铁路有担当。青藏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有力契机,绘制了青藏两省区铁路建设新蓝图,“勾画”出高原路网交通新格局,按照铁路总公司的部署,科学有序地推进铁路建设。

(资料照片)青藏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奭(左一)检查格库铁路工程建设。(图片由青藏集团公司提供)

继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后,先后建成了兰青铁路增建二线和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暨电气化改造、那曲物流中心、玉树抗震救灾运输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2014年,拉萨至林芝、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开工建设,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加快推进,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新关角隧道、西宁站改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特别是兰新高铁开通运营,让青海迈入了高铁新时代。

过去,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青海东出的主要通道是兰青铁路,从青海去新疆必须先绕道兰州,闭塞的交通一直是制约青海百姓出行的重要因素。如今,有了兰新高铁,青海成为了通往西藏、新疆、甘肃3个方向,连接东部与西部、西南与西北、内地与边陲的重要交通枢纽。

(资料照片)青藏铁路通车5周年,一辆客运列车通过拉萨河大桥。(图片由青藏集团公司提供)

40年间,青藏集团公司在以加速度“奔跑”,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发展,管内铁路运营里程从1978年的297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3035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增长近11倍。近50%的线路实现了由单线向双线电气化的转变,由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的转变,由普速向高速的转变。

“到2020年,集团公司营业里程达到3980公里左右;到2035年,形成北上南疆,贯通敦格接河西;南下川渝,挺进玉树到昌都;东联陇海,承接包兰太中银;西出南亚,分道和田通新藏;延伸拉林,接轨川藏入云贵的路网新格局”青藏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奭向记者介绍道。展望青藏两省区铁路建设发展,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群众欣喜万分,一张四通八达的高原铁路交通蓝图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