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傣族的风俗(傣族风俗作文600字)
傣族是与其他的少数民族不同,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特色,比如在爱情方面也是有着独特的特色,而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下傣族的传统民族风俗有哪些吗?不妨随大师一起了解下吧。
傣族的传统民族风俗
傣族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的串姑娘
傣族的串姑娘
傣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串姑娘,傣语叫做“邀少”,是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傣族女青年,一般不主动到男青年家中串访,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伙子幽会谈情。
按照傣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青年人公开谈情说爱的时间,是在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以前。特别是开门节之后的几个月里,秋收已过,谷物归仓,春耕时间不到,农活较少,是伙子串姑娘,姑娘借用纺场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未婚伙子换上干净衣服,披着毯子,情揣手电筒,握着或琴,三五相约,去寻找姑娘谈心。对本寨姑娘无意的伙子,往往会穿越田野到外寨去寻访意中的人。串姑娘的伙子一般不贸然登楼,只在姑娘的竹楼下吹竹或拉拉琴,用委婉的琴声倾诉爱慕之情,召唤姑娘下楼幽会。姑娘如果有意与伙子相会,便收拾打扮一番走下竹楼与伙子相见,对伙子有意者,会在父母进入卧室之后,邀请伙子登楼,在火塘边倾心交谈。
无意与伙子相见的姑娘,则走进卧室装睡。执意要见姑娘的伙子,遭到冷遇也不灰心。他会不停地在楼下转游,吹竹 ,弹舌头,想方设法逗引姑娘。有的还会用竹竿木棍去顶撞姑娘床下的楼板,表达不得相见决不离去的决心。本来不愿下楼的姑娘,会被伙子顽强坚韧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梳妆打扮,走下楼来。有的姑娘被逗弄得无可奈何,只好下楼照个面,打个招呼,委婉拒绝伙子幽会的请求。有情有意的男女在楼下相见以后,越谈越亲近,渐渐坠入情网。两人感到情投意合,便同披一条毯子坐在楼下,不知不觉地度过一夜,真有点“无情之人嫌夜长,有情之人怕夜短”的感受
傣族民族风俗有哪些
傣家人的敬老习俗
关于傣族,人们早已熟知的是金孔雀一般温顺美丽的小卜哨和刚健善良的小卜冒。其实傣家文化源远而流长。娥并与桑洛的故事早已载入诗章,《孔雀公主》已跨入艺术殿堂,孔雀舞已飞上银屏,铓锣与象脚鼓已在海内外敲响。而傣家的敬老习俗在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敬老爱老的规范并无显见的文本,但已潜移默化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所以这些习俗尤为真实可贵。
在傣族家庭中,最尊贵的角色正是一家子最年长的老者。晚辈们在他面前就坐,没有一个敢跷起二郎腿。傣家人眼中,搭二郎腿的人,必是松散懒惰的,在老人面前跷起来,更是大大的不恭。久而久之,人人都养成了习惯,就是年龄很大、威望很高、极有资格随便坐卧的老者,也少有跷腿搭脚的行为。
日常中若与长辈答言,年轻人必在每句话的末尾加个“哈(ha)”字,一如汉语中每个“你”字之下都加了“心”字底。如:老人招呼“啷哎”(请坐),就答:“某啷哈”(您者坐);老人问“格巴京毫”答“京哈”,“即吃了饭没有”答“吃过了,您者”;问:“公素如哩(你爷爷好吗)?”答“哩哈(好呢,谢您者记挂)”……回答的无不表示出自己的谦恭与卑微。
座中有老人,家人端茶倒酒皆稍曲着身躯以示敬重;若在老人身旁行走,必定以手轻压裙裾,不让其辟扑拂动,搅扰老人耳目。总之,只要有老者在场,就听不到高门大嗓的喧哗,就看不到鬼跳神舞的胡闹,一切都那么宁静平和。再看看傣家土屋那洁净如漆的泥巴地面和家堂上简朴的佛教氛围很浓的装饰,让人感觉到的是古典的静谧的祥和气氛,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容相让的温暖。
村寨之中若有红白喜事,长者们更是被邀请的首要对象。被邀请的长者到来之后,即为上宾,其座次被排在家中最尊贵的地方———家堂附近。烟酒糖茶饭菜水果,样样优先,一天到晚,享受无尽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