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咖啡的故乡(故乡浓怡保白咖啡有没有植脂末)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9-04 00:00:00

有一件事我非常好奇,咖啡源自非洲,可是在非洲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小镇和村庄,却很少有人喝咖啡。

在乌干达靠近肯尼亚边境的蒙巴利小镇的Budadiri村,这里拥有不少咖啡农场,所谓的农场,不过是一些活得比较明白的人,早先圈了一大片闲置的土地,在其中种植了大量的咖啡树,当然,能与咖啡树结伴的还有香蕉树、番石榴树、菠萝树、菠萝蜜树、木瓜树、油梨树等等。而这些树之所以能与咖啡树结伴成长,因为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可以均摊,不像木薯、芋头、玉米等根茎农作物对土壤及水分的相对贪婪。因此,在咖啡园里,尽管没有咖啡香浓的味道,也感受不到热带水果的甘甜,但这些带有不同色彩的果树和谐相处的土地,给人增添许多美好轻松的感觉。

这是农场主JAJAKATE的女儿刚刚采摘的新鲜咖啡豆。

在Budadiri村,咖啡农场主JajaKate拥有几十万棵咖啡树,每年9月至12月正是咖啡收获的季节,我跟随他在咖啡农场里采摘着一颗颗通红的咖啡豆,乍一看,这些熟透的咖啡豆像一个个小樱桃,色彩很是诱人。再一问这些采摘咖啡豆的人,不是他女儿,就是他儿子。

“他怎么有那么多孩子?难道你种植咖啡树很富有,就拼命地娶妻生子?”我开玩笑问他。

“不不不,我自己只有一个老婆,她为我生了10个孩子。但事实上我一共有25个孩子,其他孩子大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或者他们的父母是我的朋友,有的是临死前特意托付给我的,有的是目前病重,无法抚养孩子,就交到我这里来了,我送他们上学,而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毕业了,就帮我在农场干活,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等我死了,这些树都分给他们,他们就不会挨饿了。”JajaKate很健谈,活的也很快乐,他带着孩子们边采摘咖啡豆,边唱歌,他们这一大家子与这些咖啡树就像亲人之间的关系,每天围着这些咖啡树转,对于每棵树的生长了如指掌。

这些看着很像樱桃的新鲜咖啡豆,吃起来味道可是大不相同。

此次走了一趟乌干达盛产咖啡的故乡,这个问题基本可以解答了。

按理说,红色的咖啡豆视为熟透了,而绿色的还应该等待三五天再摘,可是这哥们儿却迫不及待地将红绿颜色的咖啡豆都摘了下来,他解释说,放两天就都能熟透了。

听JajaKate介绍说,咖啡树的生长挺挑剔的,它喜欢凉爽的地方,最适合有充足水量的地区,如果是带有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壤最为适宜。栽培上乘的咖啡树条件相当严格:阳光、雨量、土壤、气候等,都会影响到咖啡的品质。日照是咖啡成长及结果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强烈的阳光也会影响品质,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周围的香蕉树、芒果树等果树帮忙遮挡阳光,才能达到日照自然调节均衡。由于有日照和排水的要求,咖啡树一般都种植在山坡上。

咖啡源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其后辗转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地区的也门,所以有人称之为“阿拉比克”(Arabica)。之后,流传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从那里又到了拉丁美洲。非洲咖啡早先生长在刚果、乌干达等地,为罗伯斯特(Robusta)咖啡,还有一种在利比里亚生长,为利比里卡(Liberica)。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卡尔·范·林内(CariVenLinne)将咖啡分为了三大原种,阿拉比克咖啡(约占世界咖啡总量的70%)、罗伯斯特咖啡(原占世界咖啡总量的25%),还有现在几乎没人问津的利比里卡咖啡。近年,又出现了由阿拉比克咖啡和罗伯斯特咖啡杂交而成的“阿拉布斯塔咖啡”。

拥有几十万棵咖啡树的农场主JajaKate,在当地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不过,他的一颗慈善之心,更是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赏。

目前村里的条件有限,只能用小河里的水清洗咖啡豆,别看这水有些浑浊,但绝对没有污染,是纯天然的水。

不到现场不知道,原来生咖啡豆外有一层像是带胶的黏液,不使劲清洗,很难把这层黏液洗掉,如果带着这些黏液进行后续的晾晒和加工,会直接影响咖啡豆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