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理发店名字(燕郊理发工具店)
先是告别了一家基本上6年的理发店,这家理发店从接触起换址了三个地方,其实价位也并不便宜,在居住地附近同类的理发店里算是偏高了,从原来的30逐步升级到58、69元价位,换址的地方都是人流量偏大的地方,也方便停车,说明老板选址能力可以,从最初的小店到三层独栋再到后来的商超大平层。 理发师从最初的五名左右发展到二十多名,到目前又再次收缩了。
能看到的是老板深深的疲倦和店里人冷冰冰的服务,实在是无法忍受每次都去要等很久然后被忽视的感觉,碰巧之前加了店里一个理发师的微信,看到这名理发师单独出去开店了。于是,在昨晚再次被忽视要求等半小时后,毅然选择了去这名理发师的自己小店里消费。
一是出于感情不舍,二是卡类余额还有,三是环境舒适度,也算是熟悉度吧。
当我和这名理发师聊天时,他很含蓄也不愿意表达离开的原因,能看出来敬重前老板,我玩笑说肯定是薪资体系出现了问题,他能从小做大再从大做小,肯定是改革上出现了问题。
提到了改革,就打开了后续的话题,首先他对于薪酬敏感度并不高,按他的说法,每个月3~4万的收入足以满足他的生活需求。主要是改革的理念上出现了冲突,他认为目前店铺需要转型,向流量转型,先引流再筛选,并且要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引进新发型和新的发型师。目前00后的发型师的水平和想法是新颖的,更多的碰撞会让这个店铺更加有活力和发展潜力。而老板一直强调自己有5000会员,应该按照目前的方式稳扎稳打,不适宜多做变化,对抖音等引流方式不理解。
前期老板也拍过抖音,但主要是拍自己,不愿意让员工出镜,这也是两者的矛盾,后者认为利用店里年轻帅哥美元等元素更好,这里也是矛盾点。
这名理发师后来也提出合作方式,自己脱离单干,要求将店铺内的一角让出来,单独出租金和租赁费用,想做自己的一个文化角,自己尝试创新,也被否决了。
于是理念的冲突,迫使他提出退股(老员工前期已参股),退出。
现在他经营自己的店铺,专做男士理发,后续规划从店铺吸引人气到顾客留存,大概计划用1-2年的时间,转型做工作室,创造个人领域。
总结,理发师提到了几点:
1、事业发展要多变,跟上形势,多尝鲜。
2、会员模式并不是固定模式,用户不会在乎卡内的几千余额而被捆绑,会通过赠送的方式逐步消化完而离场。
3、专注做精一种模式,做男士理发,另辟蹊径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前期主要沉淀,后续固定高端用户。
4、固定用户群后,从街边转型至个人工作室,从环境和服务上进一步提升,满足用户,也能满足自己。
真是应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文章来源:http://www.toutiao.com/a172814850636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