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9-03 00:00:00

有关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集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白话文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集锦,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1

《端午节的诗句》欣赏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竞渡曲》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端午日》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塔》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临江仙》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

刘采春--《啰唝曲》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赏析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毛文锡--《临江仙》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然。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鱼灯风飐碎,白萍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注释

1.银蟾:月亮。

2.楚江:流经楚地的长江。

3.飐:风吹物使其颤动。

4.清商:古代民乐简称。

5.朱弦:瑟弦的美称。

赏析

迷蒙的月色,迷蒙的烟寸,迷蒙的灯影,迷蒙的花香,心上人呀,你隐在这迷蒙的境界里,这迷蒙的境界有许多迷蒙胧的故事。黄陵庙中祭祀着大舜的两个美丽的妃子,她们依然含泪企盼夫君归来吗?楚王梦游高唐遇到的那位巫山神女,依然"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吗?还有湘水之神,那多情的湘夫人,依然在弹奏在弹奏着哀婉的锦瑟吧?心上人呀,你隐在这些迷蒙而凄艳的故事里。但我苦苦寻觅,却寻不到你,你真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呀!云散了,天晴了,消散了那迷蒙的境界,消散了那迷蒙的故事,也消散了你的身影,我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