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货拉拉是怎么收费的,货拉拉中型货车收费
文|花财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对货拉拉的评论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方面,消费者讨伐司机素质低下,频繁收费混乱;压榨司机,扰乱市场秩序。
Cargo Lala的车型可以理解为“货运版滴滴”。类似的模式,类似的问题,霍拉拉面临的困境与滴滴一模一样。但是,货运lara比滴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难以避免与运输服务的深度捆绑。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货拉拉是怎么收费的,霍拉拉的经营管理问题逐渐变大,消费者与司机、司机与平台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1”“起于地,天价”已成潜规则?
2014年,在香港发家的霍拉拉进入中国内地。 “互联网+货运”的玩法虽然没有创新,但庞大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霍拉拉的围攻和持续融资。到2017年,活拉拉业务已覆盖大陆100个城市。
不过,拉拉的名声一直在下降。在主流投诉平台【入驻黑猫投诉】上,华华财经看到,用户对货拉拉的投诉达2900余条,其中大部分反馈司机素质低、服务差、乱收费等问题。
一位用户爆料称,他遭到卡车司机的任意指控和人身安全恐吓。也有用户抱怨司机在处理货物过程中不专业造成物品损坏,但平台和司机都推卸责任,并没有解决问题。
在火啦啦官方微博的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因乱码发帖求解释。
早在今年5月,拉拉就因“天文手续费”被推上舆论风口。
据报道,有用户在微博上爆料称自己被移动的司机乱加了。距离1.2公里的价格为5400元,是原系统预估价格的10多倍。经协商,用户实际支付了3400多元。
此事一经报道传出,在网上掀起猛烈攻击,无数网友纷纷上前分享自己被“坑”的经历。大量的投诉指向一个明确的事实——网络货运和搬家行业的乱收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司机坐在地上索价几乎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这种现象看似与驱动群体的素质有关,但也与平台密切相关。作为平台方,活拉拉不仅管理和约束不力,而且在规则设置上给司机留下了明显的“涨价漏洞”。
从活拉拉APP可以看出,平台只给出了车辆里程、基本搬运、楼层、大件物品等项目的一般基础充电提示,并没有在进楼前指定具体的手续费。规定并明确规定纯人工搬运距离超过50米时,手续费由客户与司机协商。
这显然为驾驶员“自由玩耍”打开了大门。天价的手续费、花式的涨价,都是各种操作,不断消耗好感,甚至“劝阻”用户。
有用户抱怨遇到过货车司机收取的接送费——根据搬运货物的次数,每次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此荒谬的现象任意收费的情况并不少见。从表面上看,这是担心司机群体质量和平台管理不力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看,这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
“2”平台失败,驱动程序失控
从去年开始,网络货运搬家行业就上演了价格战。快狗打车、滴滴货运相继入局。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霍拉拉大幅下调运价。部分地区长途运价逐步下调,81公里及以上的收费甚至降至1.8元/公里。
降价是为了抢市场和抢生意,霍拉拉却把“价格战”的成本嫁给司机——票价和运费的定价不断压低,司机的收入自然在缩水为了保持收入水平,司机只能私下向用户收取加价。
有司机指出,霍拉拉等在线预订平台的价格战,大大降低了行业收费标准,司机赚钱越来越难,所以“坑里的每一点都算数”一点”。
自去年7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生司机封杀霍拉拉总部的事件,而冲突的根源在于平台“一字之差”的调价严重损害了司机的利益.
据媒体报道,在多次围攻事件中,部分司机高举标语——“恶意降价,扰乱货运市场”、“骗取东莞企业”、“抵制拉货”。
显然,霍拉拉变相将司机与价格战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疑正在侵蚀其平台价值。司机群体是网约车平台生存的基础,司机的流失意味着平台的业务基础也受到了动摇。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司机反映货拉拉存在隐患,遇到纠纷时偏袒用户,擅自认定责任。越来越多的司机满腹怨气,选择弃货拉拉谋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业务中,霍拉拉只是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并没有承担起一个好的“信息中介”平台应有的责任。
据华华财经了解,在服务条款中,服务条款中明确指出——
货拉拉软件平台根据市场基本情况制定了手续费定价标准供大家参考。该标准仅供参考,实际费用由您与实际承运人协商确定。由此产生的任何形式的争议、纠纷、索赔和责任均与Cargo无关。
该条款将争议和责任归咎于消费者和司机。
如今,被困用户纷纷逃离,很多司机也因为赚不到钱而选择离开。在“杀敌一伤八百”的困境中,霍拉拉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快狗出租车等外部敌人的攻击,更多的是与人后背的内部隐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