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胥字怎么读(胥姓怎么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28 00:00:00

形声字。西周金文(图1-7)"匡"字多由两部分组成:外部的构件A("匚"的早期写法)为形符,其字形像一种方形的容器;内部为"㞷"(huáng)字(构件B,一说为古文"往"字),于此作不表义的声旁。有的或加注"金"繁化(图5)。为书写方便,有的字形将容器形线条化写作"匚",如图6,战国文字多采用这种写法。小篆由战国文字演变而来。汉代以后,声符改为"王"。

《说文解字·匚部》:"匡,饮器,筥(jǔ)也。"而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认为"饮"当作"飤(饲)","筥"当作"崧"(jǔ)。"匡,崧也"并不是说匡和崧完全相同,而是说二者是同一类器具。"崧"字下说:"饲牛筐也。方曰筐,圜(圆)曰崧。"可见,匡和崧虽然都是盛饭食、饲料的器具,但崧是圆的,匡是方的。

金文中有"匡"字,但其所指的器具实为"簠"(fǔ),簠也是古代一种方形的盛食物的器具。关于簠与匡的关系,方浚益认为,因为匡和簠都是方的,所以二者是同一种器皿的不同称呼。杨树达从语音上论证了匡、簠本为一物。刘心源则认为匡与簠是两种器具,因为都是方形,非常近似,后人已不能区别。

现代保留下来的"簠"(或写作匡)都见于青铜器,《说文》"匡"字下又有或体"筐",从竹之意更明确。金文簠字有从"金"的,"匡"也有从"金"的,但多数从"匚"或"竹";小篆簠从竹,从皿。这说明古代的匡与簠很可能有铜制的,也有竹制的,但因当时的竹器无法保留至今,所以只能看到青铜的簠(匡)。后来,方形的竹器则一律称作匡(筐)了。

文章来源:https://baike.so.com/doc/1735588-183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