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曹操哪里人(操操操操在线看观看)
鲍国安饰演曹操
盖棺定论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之为乱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如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毛泽东则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陈寿则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历朝历代,曹操是乱世“奸雄”的评价始终占据主导。
“奸雄”一说,来源于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说新语》(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们先来看几个理解:何为“奸雄”?应当包括两个内容:奸和雄——奸诈而有雄心的人; 何为“英雄”?无私忘我,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何为“枭雄”?骁悍雄宏之人,强横而有野心。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都可称为“枭雄”,而曹操,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奸雄”。
曹操之雄
青年时期的曹操,看到了国家的腐败与战乱,曾试过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治世之能臣):
曹操刺杀过祸乱朝政的宦官张让、棒杀违法乱纪的“十常侍”骞硕的叔父;黄巾之乱时,作为骑都尉,率军征讨颍川黄巾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董卓乱政之时,曹操在陈留聚兵五千,又联合天下义军,起兵勤王,在追击董卓的路上差点丧命。而就算经历如此大败,曹操依然未曾放弃,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特质,是曹操成功的第一关键。
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具有一切英雄拥有的特质。
以官渡之战为例,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开始至十月,官渡战役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算上部署——相持——决胜三个阶段,官渡一仗双方更是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曹操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战前,袁绍统领精兵十数万准备南下,许都众大臣都认为袁绍势大不可敌,应当投降。但曹操对他的发小袁绍非常熟悉,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曹操力排众议,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这是曹操的决心。
战争前期,曹操兵少,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袁绍左右分兵,而后曹操又以轻骑突袭白马袁军,成功阵斩袁绍大将颜良;在延津又以粮草为诱饵,诱使袁军深入争抢,率军突袭,乱军杀死袁绍大将文丑。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大挫。这是曹操的军事能力。
青梅煮酒论英雄
战争相持阶段,双方于官渡军屯数十里,展开拉锯战。此时曹操兵少、袁绍兵多,为抗击袁绍需多线分兵作战,在官渡兵力只有三万左右,还伤了五六千,兵力日渐亏损,粮草后勤也跟不上,曹操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写信给荀彧,商议退守许都,荀彧回信力劝曹操,破袁绍当在此一役。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开始积极寻求战机。这是曹操的毅力。
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恰来投奔,向曹操陈述袁绍大军粮草屯于乌巢,虽有万余人把守,但守将淳于琼贪酒,建议曹操派骑兵偷袭。曹操众将皆认为许攸诈降,不可轻动。此时曹操再次力排众议,准备出战,因为自己军中也已经断粮,如再不胜,大军仍然逃脱不了战败的结局。于是曹操亲自匹马上阵,率五千步骑,冒用袁军旗号,从小路偷袭乌巢。激战中,袁绍派骑兵来救乌巢,曹操部将请求分兵拒敌,曹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于是曹军士卒皆殊死战斗,争相向前,大破袁军,火烧乌巢。这是曹操的勇气。
乌巢一役,直接关系到了官渡之战整个战局走向,袁军粮草被烧,军心动摇,大军溃败,退回河北。
曹操在该战中体现出来的当机立断、自信果断、勇猛善战、沉着冷静等等特质,都证明了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胸怀大志的伟人。
袁绍败走官渡后,曹操于袁军中获得一束许都及曹军许多将领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请曹操按信件抓人下狱诛杀,曹操不语,亲手把信件全部烧毁,不做计较。这是曹操能容人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