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红楼梦第一回概括_ 水浒传64回至69回概括
这一定是个文艺青年写的,而且只给纯粹的文艺青年看的小说。无论是小说的取材、创意,还是叙事笔法。有耐心,感兴趣,能喜欢的,也只有纯纯的文艺青年了。
弥撒》' />
这是只有文艺青年才会做的梦
作者说,这篇小说的创作起源于一个梦。梦中,不断有人审问他《红楼梦》的章节梗概和中心思想。于是,他把自己的“梦魇”捕捉出来,写成了小说。
小说发生的时间是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后。但是他没有着重去写未来的世界有多恢弘。而是将几经宇宙战争,散落消失的《红楼梦》变成未来世界甚至宇宙的神秘代码,里面藏有神秘力量。这本书在未来人眼中如同至宝一般。
故事的起源,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误食了“山中酒”的人,于2000多年后在沉睡中醒来。有两派势力争夺他。以焦大同和薛螭为代表的当权派,想让他回忆起《红楼梦》,并加以改写,让它为当权者所用,可以“教化”那些认为《红楼梦》里藏着宇宙密码的庸众们。
另一派,是燕同杯和洪一窟为代表的红学会,他们相对单纯地更想见证伟大的本真。于是,这个21世纪的古人,被服用了“记事珠”,巨细无遗地回忆起自己2000多年前看《红楼梦》时的每一个细节。他告诉了这些“红学会”的人。然后这些红学会的人,如痴如狂地背诵着它……
弥撒》' />
其中有一段文字尤为精彩。那是口述者,我,陈玄石,一段内心独白。我想,他道出了许多看过《红楼梦》的人,最隐蔽的贪婪欲望,那是对伟大作品占有的欲望。
“……我享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几乎以为《红楼梦》是自己写的一般。大殿里黄幔低垂,灯珠荧煌,不知谁点了香。我感到平和喜乐极了。我想到千载前有个人在油灯旁搁下笔,甩着手腕,凝视着纸上徐徐升起的玲珑台榭、纷纭人物,是如何顾盼自雄。有一瞬间,我觉得上方双目微合的佛像在注释着我。有一瞬间,我觉得那道目光来自曹雪芹……”
可惜的是,故事里红学会最终遭人背叛。被全盘剿灭。背叛者是一对情侣,男的叫:茗云,女的叫吴卍儿……
不说故事如何,单看这些名字,就会会心一笑。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知道他们的由来,似乎他们作出这样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这是一个写作者给予《红楼梦》最高的赞美
我也是喜欢《红楼梦》的。喜欢的什么程度,不敢说。但是假设被关在一个孤岛,只允许带一本书。那我的选择无疑是它。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红楼梦》,大的名家就不说了。还记得大学时代,一个憨憨的男生,就背诵了《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
所以,先不说陈春成这篇《弥撒》的艺术价值,单单这个幻想,就是十分奇妙且超群的了。虽然荒唐,但是,当我随着故事的节奏,第一次看见陈玄石被审问,让他深挖记忆回忆起《红楼梦》的梗概时,我也不禁在想,如果被抓到的是我,我又会记忆多少呢?说真的,有那么一刻,因为这么一个可笑的情节,真想回去再仔仔细细看看《红楼梦》。至少被审问的时候能多背出来几章啊!这种想要预备的心情,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想“招供”。而是觉得,如果《红楼梦》真的散失掉了,我能多记住一些也是好的。
弥撒》' />
把致敬推向极致
借着弥撒之名。陈春成把自己对于曹雪芹的崇拜也推向了极致。那种极致很美,很中国风。无论小说的艺术价值高下,他的文字以及文字塑造的境界是非常迷人的。
那天我附在一只蝴蝶上,忽高忽低地在蘅芜苑的藤萝间翻飞,毫无征兆地,我撞见了曹雪芹的鬼魂。那是一点微光,在柳荫下低低地沉浮。我一眼就知道那是曹雪芹,无需理由,不必询问,就像在夜空里辨认出太阳。我挥动薄翅,追随着他在大观园里游走,他有时隐藏在一瓣落花下,有时绕进假山的孔窍,有时点过冰凉的水面,或者飞落在某个人物的肩头,像在从容地谛视着自己手造的一切。我紧跟着他,一边毫无根据地想,灵魂如果意味着某种残念,那么曹雪芹死后,他的灵魂没理由不附着在所有《红楼梦》之中;《红楼梦》的存在越多,他的灵魂平均在每一份上的量就越稀薄。而此刻外头的《红楼梦》大概都已泯灭殆尽,储存在我身体中的这八十回也许就是宇宙间的全部了,因此曹雪芹的整个灵魂就具象地栖身在我体内。就像世间不再有湖面,我这一小片积水就收容了月亮。幽暗中,我追随着他的灵魂,那一点微光,悠悠荡荡,一直飞到八十回的尽头。奇迹在这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