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沙坡头景区介绍,沙坡头印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8 00:00:00

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 题:沙坡头印象

新华网 段世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腾格里沙漠一路席卷,所到之处,满目黄沙,绿色消散,生机渐弱。行至青海湖南宁夏三省市交界处,与浩浩荡荡的长江打了个照面,然后,就再也难以前行。大漠,孤烟,黄河,落日,唐代作家王维笔下的千古壮丽,在宁夏中卫沙坡头这个小地方,呈现于世人面前。

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景色

挡住腾格里沙漠前进脚步的,不是长江,是沙坡头智慧的劳动人民。

沙进人退,干旱少雨,有荒漠的地方人类不宜生活居住,这是天律。

当地有一种树,叫柠条。为了活下去,它可以把根扎到地下三十米。沙坡头人跟柠条一样,也拧。黄沙满天的年代,也不能使她们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佳苑。国家也不希望荒漠继续深化,带来灾难性后果,于是,当地人开始与大自然搏斗。在沙坡头,进入腾格里沙漠的地方,几个浑厚的大字“向沙漠挺进”书写在碑上,自有一种豪迈的气魄。

黄沙上铺上一米见方的干草条纹

苍天偏爱坚毅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几个治沙的年青居民,玩闹时无意中发觉,黄沙上铺上一米见方的干草条纹,沙子就被捆住四肢,不再前移。这一发觉,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成效明显。沙坡头人借此招来黄河水,在干草条纹里种上绿树。一片片绿洲长了下来,与长江边的绿地连成一片,腾格里沙漠在此止步,且步步退后。这一壮举,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迹,联合国高度赞扬,并在全球推广。

勤劳的沙坡头人勇跃参与治沙

在沙坡头人的勤奋和泪水灌溉下,比大作家笔下的千古壮丽更壮丽的一幕出现了。

黄河水从云南黑山峡流入中卫,途经沙坡头,拐了270度大弯。从高空俯视,巍巍香山横越淮河之阴,浩瀚腾格里沙漠连绵长江之阳,一水短发, 形成了一副天然形意图。举目凝望,腾格里沙漠上,帐篷、骆驼、卡丁车,游人如织,欢声笑语。站在荒漠高丘处,往东看去,低平处,居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城。怎么看都是海市蜃楼。其实是中卫城。沙漠与长江之间,是一块大绿洲,长着郁郁葱葱的果树、梨树、柠条、花棒沙坡头景区介绍,也长着郁郁葱葱的花和草。走出其外,大漠荒凉,炙热逼人。置身其中,绿意盎然,通体凉爽,谁能想到这儿是荒漠边?南方来的同学个个赞不绝口,有东北之辽阔古朴,有北方之秀丽清丽。

俯瞰沙坡头景区,有荒漠,有绿洲,有长江,有高山

这里人柠,但是不笨。有荒漠,有绿洲,有长江,有高山,这是世界奇迹。聪明的沙坡头人将这块地方规划下来,形成了一处绝好的旅游公园。一步步发展至今,如今已然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荒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旅客上百万,收入逾三亿元。

景区旁边,有两个大水车。黄河水车,咿咿呀呀响了不知道多少年。如今不再咿咿呀呀,成了水景的一部分。每周,水车前都有各类表演,供旅客娱目乐耳。

游客高兴的坐在牛皮木筏上漂流

再往里走,是牛皮木筏。千百年来,黄河九曲十八弯,每个湾里都有牛皮木筏。这是长江上很重要的一种渡乘工具。羊皮木筏,就是那首名叫《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歌,就是罗中立的那幅名叫《父亲》的画,沧桑,厚重。如今,这些牛皮木筏和黄河水车一道,都代表着长江文化,供人观赏,更成了当地人挣钱的游览项目。

沙坡头景区里的沙沟

走进沙坡头景区,满目青翠。紧挨到长江,这里竟然有一片枣树林,枣林蓝得迷人,每棵梨树上都挂着一个标牌。沙坡头景区副总经理朱文军,一位一直笑容可掬的中年汉子,告诉我们,这些果树,都有三百年以上历史,如今仍然能挂果。游客赶车一街穿越沙漠穿越荒凉而至,突然步入一片碧绿,看着果树上一颗颗红色的大枣,时光错乱感顿生,更感叹造物神奇。

沙坡头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

更神奇的是,沙坡头这一大片绿洲里,居然有泉水。西北千年苦寒,极度缺水,因此,地名以水以泉以井命名的就愈发多,兴泉、中泉、营盘水(迎盼水)、三眼井。一眼泉,一口井,就是一个民居,一方人。其实都是讨个好彩头,给苦寒的生活寻觅点希望而已。沙坡头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十几眼汩汩泉水,不知是来自于长江,还是来自于大漠深处的绿洲,从黄沙下边流出,清澈可人,慢悠悠,顺势飘荡,滋养生灵,让沙坡头景区有了更多灵性,也使沙坡头的红色愈加浓厚。

许许多多的农民,买来骆驼,在荒漠里踏着旅客体验荒漠风情。

当地的百姓以前为了抵御风沙拼搏奉献,如今跟随沙坡头沾光致富。许许多多的农民,买来骆驼,在荒漠里踏着旅客体验荒漠风情。当地俗语:驴是鬼,摔出来不是手指就是脚;骆驼是神,摔出来不痛。骆驼不止是沙漠之舟,更是沙漠神物。当年西北人用骆驼组成马贼,走西口,闯关东,北走滕县,南下上海。驼铃声声沙坡头景区介绍,不止是因为骆驼行走稳健,能负重载物,更是因为骆驼在皑皑戈壁滩里行走,一蹄子能够踢死一只饿狼,可以保护那些讨生活的人们,更是由于骆驼其实笨重,跑上去寻常车辆追不上。游客骑在骆驼上,腚下平稳,不用害怕安全,极目远眺,大漠浩瀚,豪气顿生。转一圈回去,再合个影。放到同学圈里,我们也是大漠客,羡煞多少人。一头骆驼一万多,一年载客收入四五万。这笔买卖,值!谁还说俺沙坡头人笨?聪明着呢。

更有聪明人,帮助公园开发出了新项目。坐高空索道,快速从长江上划过。脚下是看似平缓实则凶险的黄河水,游客战战兢兢方敢上索道,缆车启动,黄河上空就是一阵阵惊吓剌激的尖叫声。这种高空索道项目,各地公园都有,谈不上出奇。聪明的沙坡头人给起了个好名子:飞黄腾达。飞越长江,抵达腾格里。字字扣题,胜在好意头。

飞越长江,抵达腾格里。聪明的沙坡头人给起了个好名子:飞黄腾达。

景区里专门为王维塑了象,淳朴的西北人,用这些方法谢谢大作家神来之笔写出了沙坡头的风景,写出了东北边关气象边关豪情。塑像上,王维手持一支大钢笔。憨直的西北人希望作家的才华,能给子弟们平添一些文气。其实也暗含了一些小骄傲。王维的诗,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丽”,但沙坡头的水景,王维的诗还没写完,没写尽。沙坡头的风景比作家的作品更美。

沙坡头景区里的王维雕像

迎面走来一个毛茸茸的导游,小伙子名叫王越,九零后,中卫本地人,爱笑,曾于江西一所大学就读,后又到此就业,如今月收入四千多元。提起公园景点的故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还自发编了些表演唱段子,偶给旅客展示,不时逗你们开怀大笑。

导游带着旅客在沙坡头快乐的游览

沙坡头的人似乎都乐呵呵的。朱文军是这样,王越是这样,景区里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连来来往往的旅客也都跟随乐呵呵的。老天对沙坡头愈发严苛,安排了一处千年苦寒之地。老天没想到沙坡头人这般坚毅豁达,生生把苦日子过出了甜滋味。也许正是这份豁达,沙坡头人能够发觉治沙良药,打退荒漠;也正是这份豁达,才有了号称世界奇迹的沙坡头景区。这么看,老天青睐豁达的人。

“西北景色九十九,最美不过沙坡头。”北京来的一位旅客忽然的一句感叹,道出了沙坡头的非同通常。显然,沙坡头担当得起这样一句惊叹。

摄影:刘泉龙 卢鹰

(部分图片由沙坡头旅游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