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芝山红楼(漳州芝山红楼图片)
红色掌故:毛主席率军攻克漳州住过红楼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又称芝山红楼,也就是如今的毛泽东率领红军进漳纪念馆。
据曾一石介绍,红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为寻源中学美籍校董楼。1932年4月,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曾入住过。
据《漳州市志》记载,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后,曾在这里同聂荣臻、罗荣桓一起接见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以及闽南游击队队长王占春等人,还接见了邓子恢,听取他们的汇报。毛泽东在这里住了20多天,亲自指导地方党组织创建红军独立团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发展闽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这幢楼,也因此被尊称为“芝山红楼”。
新中国成立后,红楼被辟为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福建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公布
漳州8处建筑上榜
近日,福建省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公布,漳州有8处建筑榜上有名。
漳州这8处上榜的建筑是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118号的漳州市政府大院团结楼、市政府大院5号楼;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76号的漳州一中礼堂;位于芗城区胜利东路25号的市委党校老图书馆以及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4号的漳州宾馆2号楼、3号楼、4号楼和位于芗城区通北芝山村胜利西路芝山南麓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
近现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堪称城市的“记忆”。据悉,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指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据了解,对已确定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原则上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在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须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使用或破坏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改变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应注意保持建筑本身的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红楼
▲团结楼
▲市政府5号楼
近日,福建省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公布,漳州有8处建筑榜上有名。这些建筑到底好在哪里,背后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从今天起,导报记者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现场走访这些优秀近现代建筑,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此次漳州市共有8处建筑入选福建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其中有3处位于漳州市政府大院内,它们分别为市政府1号楼即团结楼、5号楼及芝山红楼。
这些红砖建筑,基本上为一至三层,独门独户,古色古香,均是原寻源中学的教学及办公楼,记录了百年学校的前世今生,其中毛泽东率红军入漳时,曾经住过“芝山红楼”,在党史、军史占有一定地位。
这三幢古建筑后面,到底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现场探寻吧!
现状走访:三幢古建筑坐落芝山下
从车水马龙的胜利西路转入花园式的漳州市政府大院(也叫芝山大院),眼前一栋栋红砖欧式建筑,仿佛把人带入历史。
芝山大院位于芝山南麓,背山而建,院内坐落着十多座红砖小洋楼。沿着小山坡而上,过了篮球场后,正中间的一座红楼,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即俗称的“芝山红楼”,目前这里开辟成红军进漳的纪念馆,节假日接待游人及市民参观。
沿着篮球场边上另一条较陡的斜坡走上去后,映入眼帘的是另一座独门独院的二层红砖建筑,这就是1号楼,即团结楼,现在的漳州市委领导办公的场所。下午时分,还处于上班时分,楼内一片安静,许多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工作着。
沿着水泥路再往前走约百米后,又有一座独门独院的红砖小楼进入视野,红楼为方形,二层,中间开着一个小门,这就是5号楼,现在共青团漳州市委的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