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香港商铺(香港商铺一平方3000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2 00:00:00

香港财团又出手了。

英伦投资客(2019年11月21日)获悉,香港新鸿基公司(Sun Hung Kai & Co)联手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斥资1亿英镑(约10.1亿港币,9.1亿人民币),买下了中国海航集团持有的伦敦金丝雀码头写字楼——哥伦布广场17号(17 Columbus Courtyard)。

该楼目前被整租给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又被称作瑞信大楼。

瑞信大楼—哥伦布广场17号

根据最新消息,新鸿基公司对瑞信大楼的报价已经被海航接受(under offer)。

在此之前,海航已经将于2015年8月31日买入的伦敦路透总部大楼(30 South Colonnade)出售给了另一家中资。

图为海航于2015年买入的路透大楼

经过这两笔交易,海航彻底清空了所有英国地产项目。

紫色为海航曾经在伦敦金丝雀码头持有的两处物业

海航打折甩卖,新鸿基抄底接盘

再说回刚刚发生的这笔交易。

三年之前(2016年4月20日),海航斥资1.31亿英镑(按照当时1:9.3汇率计算约为12.183亿人民币)收购了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

三年过后,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如今的成交价仅为1亿英镑,远低于之前的收购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租客退租

原来,在海航买下所谓的瑞信大楼后,租客瑞士信贷就在2018年1月5日宣布,将于2020年初搬离海航买下的这栋楼。

虽然和业主的租约签到了2024年,但瑞信提出了解约申请,如果被否决,瑞信就会将大楼转租出去直到2024年租约到期。

此举意味着大楼业主需要迅速为该楼找到新租客,否则就面临空置风险,损失未来的稳定租金。

简单来说,租客的突然退租,影响到了该楼的估值。

2. 海航流动性危机

海航此前的债务危机,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为避免流动性危机,海航不得不通过出售海外资产,来偿还债务。

据《金融时报》报道,2019年4月17日,海航在香港的子公司CWT International的一笔14亿港元债务发生违约,导致其抵押资产面临被债权人接管的风险。

这笔债务的抵押资产,就包括这栋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

发生债务违约后,该楼自4月份起就由香港会计公司KLC接管,并由Begbies Traynor协助清算程序。

不过,由于海航随后完成了一笔再融资,将债务从1.38亿英镑增加到了1.61亿英镑,并将贷款期限延长到了2020年8月5日。

因此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海航又重新拿回了哥伦布广场17号大楼的控制权。

然后,海航马上就开始迫切地寻找买家接盘,一直到香港新鸿基公司适时出现,以抄底价拿下了这栋大楼。

新鸿基公司出手英国,意欲何为?

来自香港的新鸿基公司抄底买下海航伦敦项目后,还准备在欧洲成立一个房地产债权投平台,专注投资欧洲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对于这个新业务,新鸿基公司发言人表示:

“我们认为,房地产债权投资很有吸引力,相对股权投资,其估值更合理,风险更低、投资回报结构更好。”

“房地产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债权投资市场的巨大机遇。”

“我们将继续在大中华区和欧洲的房地产市场寻找机会。”

新鸿基公司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9上半年财报中,还透露曾在伦敦收购了一个酒店。

新鸿基公司和新鸿基地产,是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次出手英国,收购海航伦敦项目的是新鸿基公司(Sun Hung Kai & Co),并非大名鼎鼎的香港地产之王——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虽然同用一个logo,但代表是截然不同的两大家族。

众所周知,新鸿基这个名字来自于三位创始人冯景禧、郭得胜、李兆基从其公司各取一个字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