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丹东鸭绿江大桥_ 丹东鸭绿江景
最近上映的《长津湖》火爆全国,票房据说已经实现了20亿,在票房占比、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都达到了同档期的第一名。小编经不住诱惑,进影院看了一场,片子拍得确实不错,令人回味无穷,除了故事情节感人外,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特效,其运用的娴熟已经不亚于好莱坞的大片水准,由衷地为中国电影的长足进步感到高兴。
影片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战场上的惨烈和悲壮,让我们这些60后、70后的人们又沉浸于对那个英雄辈出年代的感怀之中,回首那场发生在71年前的鏖战,许多影片中并没有展现的一些历史和困惑也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
一、志愿军都从哪些地方跨过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战事顺利,8月初就攻到了釜山城下,但久攻不克,麦克阿瑟抓住机会,指挥美军9月14日在仁川登陆,截断了人民军退路,朝鲜战局直转直下,随后美军越过三八线,并快速推进到鸭绿江边。关键时刻,我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1日先头部队开始秘密渡江,到了11月末发动第二次战役时,包括血战长津湖的第九兵团在内,志愿军过江部队已达到了9个军38万人,这么多部队都是从哪里跨过鸭绿江的呢?
说到跨过鸭绿江,很多人会马上想到丹东的鸭绿江大桥,这里确实是当年志愿军过江的主要地点,但过江地点可不止这一处,在丹东、临江、集安三个地方,长达380公里的江面上,志愿军通过九座江桥和十几座临时搭浮桥渡过了鸭绿江。
丹东
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等5个军,20多万人都是从丹东下面的这些桥梁渡江的。
在丹东市区的鸭绿江之上有两座“姊妹桥”,一座是鸭绿江大桥,一座是断桥。
鸭绿江断桥,建于1909年,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这是一条公路桥。1950年11月14日美军近百架B—29型轰炸机将此桥彻底炸毁成为断桥。1950年10月1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带着秘书和警卫,先于大部队从此桥过江到了朝鲜。
鸭绿江大桥,建于1937年,原来是铁路桥,后因断桥被炸毁,汽车无法过江,于是将此桥的双轨铁路拆除一轨后,铺设了一条公路,变成了公铁两用桥,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这座桥也是屡炸屡修,始终保持畅通,是一条真正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鸭绿江浮桥,在丹东鸭绿江大桥上游7公里处,有一个叫燕窝村的小山村,这里有一个浮桥遗址,是当年鸭绿江上架设的十几座浮桥中,唯一在水面上还能看到遗迹的地方。
说是浮桥,其实这是一座铁路便桥,东北军区工兵部队用了5个月建成,1954年拆除的时候,只将铁轨和桥面板拆除,遗留木桩墩于江中,没想到会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虽然经过70年的洪水冲刷,仍然稳立江中,默默述说着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
照片《跨过鸭绿江 》上的浮桥
当年鸭绿江上除了铁桥和公路桥外,还架设了十几座浮桥,如今绝大部分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有一座浮桥虽然早已消失,但却不应该被忘记,这就是著名照片《跨过鸭绿江 》中的这座浮桥,位于今天丹东九连城镇的马市村,距离鸭绿江断桥14公里,这幅照片是志愿军随军记者黎民拍于1951年2月,这幅照片与《志愿军战歌》一起,成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标志,
下面是当年浮桥所在地,现在这里除了对面朝鲜的地形地貌与照片一样外,江面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
东尖头铁道便线桥
这是丹东市内的志愿军第五座过江桥,在丹东沙河口附近,是历史爱好者安东逸夫前两年查阅大量资料,在丹东新发现的一处志愿军过江桥遗址,此桥1951年由志愿军工兵修建,当时被称为东尖头铁道便线桥。
现在每当上游太平湾关闭闸门后,便线桥遗址处便会露出江中心的桥墩。
丹东长甸河口
长甸河口距离丹东鸭绿江大桥有六十公里,这里是当年志愿军的主要过江地。这里也有两座大桥,一个也是断桥,还有一个是上河口铁路大桥,在断桥两边,当时还各搭了一座浮桥。从1950年10月志愿军进入朝鲜,到战争结束,从这里过江的志愿军部队共有7个军另两个师,其中包括39军、40军都是从这里过的江,还有炮兵7师,总数有3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