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样板戏红灯记_ 戏龙记之非常穿越书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1 00:00:00
八个样板戏并不是毛泽东时代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部。
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始于1967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文中提出了样板戏这一名称,列出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此,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家喻户晓并流传至今。之后的七八年里全国著名的样板戏已不下二十多个。当年就有“十年磨一戏”的说法,因时间原因磨不出来的就不计其数了!
除了样板戏,那个八九年里,还新拍和重拍了二百多部故事片、戏剧片电影,译制了几十部外国故事片电影。那时各公社都有电影放映队,农村人每月至少能看一次新电影,不少年轻人跟着放映队一连看好几遍。
当年的群众精神生活除了看电影听戏之外,还能每天从大喇叭里听歌,听讲故事,听相声,听新闻等,那时候最著名的歌星是才旦卓玛、郭兰英、马玉涛、李双江等,最著名的相声演员有马季、赵炎、笑林、李国盛、姜昆、侯耀文等。
另外,各生产单位都有自己长期或临时的文艺演出队伍,春节期间是各文艺团体最活跃的时候,他们有自编自演的节目,也有移植的大剧团的戏曲……
那时候生产队都有一份报纸,田间休息时常有年轻人给读报纸。老百姓有积极分子教唱歌,大喇叭上又常放,老百姓几乎人人都能唱几首。生产大队每年都开十几次全体社员大会,每次正式开会前各生产队都相互拉歌。
至于读物,除了报纸和政治读物,还有生产科技方面的,各种新旧小说、连环画册、画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