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态
艾蒿和艾草是一种吗,艾蒿图片图野艾蒿
0艾蒿
今天吃完饭,懒懒的坐在沙发上换电视频道,有人敲门问:“XX在吗?”我一边回答“该去济南度假了”一边早早的拿到了钥匙。透过猫眼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两个艾叶。听了我的回答,她没等我开门就上楼了!
我想起来了,明天是端午节!
我妈回来的时候,我问她有没有在路边看到艾子。我们这里都这么叫。艾和蒿本来是两种植物。妈妈说没见过,但在市面上看到了。
我下楼,天已经黑了。那是一个城郊结合部,楼旁有一片荒废的菜地。我沿着山脊走了很久,只发现了两株“疑似”艾草,因为我已经快20年没有关注艾草了!再加上天色已晚,我好像认不出来了!闻起来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浓烈了!
我4岁左右的时候,是文革中后期。我和父母一起被下放到一个海岛村,我受了那么多苦,我都不想记得了!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吃粽子。小时候好像不太喜欢吃粽子,但是喜欢吃用粽子煮的鸡蛋。煮的时候鸡蛋是深褐色的,剥开后鸡蛋是浅褐色的,有很好的香味。不幸的是,每年过节的时候,我都只能得到一两个鸡蛋。
我们的家在一个靠海的村子里,沙滩是用圆圆的鹅卵石铺成的,我们称之为“光蛋”。很多“光蛋”和鸡蛋差不多。有一年,我捡了几个这样的“光蛋”,一起放在粽子锅里煮。上色后,它们几乎和鸡蛋一模一样。
在那个岛上,端午节有一个小孩子玩的游戏,就是给鸡蛋打顶,拿着各自家做的鸡蛋,互相打顶,看谁的鸡蛋最硬。有一年,我用“裸蛋”假蛋,从村南顶到村北顶,对手一个接一个被打败。我得意了一会儿,“彩蛋”不小心掉在地上,砸到了脚——演出泡汤了!
在岛上,端午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端午节早上,太阳升起之前,去山上摸五种树(柳、杨、椿、桃、杏)的露水,喝下露水,用它洗脸。用烧酒喷门窗;用粽子水给孩子洗脸;从礁底捞起鲍鱼、海胆(岛上叫“刺锅”)叫“摸屋檐”。据说海中所有贝类都要在端午节“爬床”,(原意不详。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找过海螺的“床”),也就是爬到礁石上。
端午节前夕,姑娘们聚在一起,用麻杆绑上小扫帚,把五色线拧成绳子。端午节前,每个人的衣服上都要固定小扫帚,孩子们的手腕上要绑上彩绳。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开始贴剪纸。贴在街门、门、窗、墙上的都不一样。一般是黄牛,老虎,五毒,桃,葫芦,剑等。都贴在街边的门上,用黄纸剪出黄牛,写着“我是天上的老牛神,不吃人间的粮草,只吃五鬼”等。虎、五毒、鸡、桃、葫芦、剑等。都是用彩纸剪出来的,宽大,粗糙,色彩鲜艳。门楼上挂着一个孙猴子或者破布做的小布衣人,手里拿着一把剑,必须用卡片铰出来。
早上,我们吃粽子,鸡蛋,中午吃饺子(通常塞满了鲍鱼和海螺)。晚餐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岛上的人好像都不认识屈原。
但是除了吃饭,我的记忆力很弱。
我挑了两个马克杯回家后,让我妈找出红线和一缕红布,绑在门上。
胶东有一种牡蛎。我们称之为牡蛎。它的外壳坚硬且不规则。它是一种很丑的贝类,但是它的肉,也就是主体,很软。我看着挂着的艾叶,觉得很尴尬:我的心就像一只开了壳的牡蛎——软软的!
发帖时刚写完!